Thursday 9 July 2015

不利华教的教育政策(3)

(b)“ 最终目标 ” 的来龙去脉

为了了解“ 最终目标 ” 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追溯我国教育政策的历史,也就是我国独立前后的教育政策的历史事实。

独立前,我国统治精英在1955 年大选中获胜,取得了某种有限度的政治权力。在行使这些有限度的政治权力时,他们就已决定要达致国家教育的“ 最终目标 ”。

统治精英的教育政策,起源于英殖民政府的政策。实际上,统治精英是全盘采用了英殖民主子通过 <1951 年巴恩教育报告书> 所提出的国家教育政策。

如果今天有人说,统治精英的国家教育政策,是英国殖民政府所推行的单元种族文化国家教育政策的翻版,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为了了解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翻看一下 <1951 年巴恩报告书> ,以及到目前为止,各个时期所通过的教育报告书和教育法令。

(1)  <1951年巴恩报告书>

<1951年巴恩报告书> 的目的是,要消灭提供母语教育的方言学校。

这点,可以从 <报告书> 中下列一段文字看得出来:

“…华人和印度人受促逐步放弃他们的方言学校,转而把他们的孩子们… 送到教导马来语的学校去…”、“ 原则上,我们(英殖民政府)建议,结束各族群的方言学校,用一种共同的学校来取代… ”--- 见 <1951 年巴恩报告书> 第 23-24 页。

(注:“ 方言学校 ”是以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学校,也就是当时的华文和印度文学校。)

(2) <1956 年拉萨报告书>

接着,就是<1956 年拉萨报告书>。这份报告书是独立前,1956 年5 月6 日发表的。当时,统治精英已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政治权力。那是马来亚获得独立前一年的事。

<1956 年拉萨报告书> 具有两面性。通过<1956年拉萨报告书>,统治精英第一次在马来亚教育史上,提出了以马来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 最终目标 ”,准备为推行单元种族文化政策而铺路。

<1956 年拉萨报告书>是这么写的:“…这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必须是:把各民族儿童集合在一个国家教育制度里,以国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各族群,尤其是华族,对“ 最终目标 ”一词提出强烈抗议,统治精英不得不接受其他族群所提出的多元文化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以真正反映这个国家的多元民族性质。

于是,<1956 年拉萨报告书> 不坚持所谓的“ 最终目标 ”,而接纳了有利于母语教育发展的多元文化国家教育制度的建议。

这是因为,在马来人以外的其他族群争取下,教育部长敦拉萨终于答应,在即将通过的新教育法令中不提“ 最终目标 ”。因此,<报告书> 最终所建议的国家教育制度是:“… 为全民所能接受的国家教育制度,以满足促进国家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求,考虑到使马来语成为国语的意愿,同时,亦要维护和持续发展居住在本国的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



参考/摘录自杨培根的《大马国家教育》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